手足之爭,怎麼辦?
作者:林惠雅 教授
手足之間的爭執是家庭中普遍常見的情形,很多父母期待孩子和樂相處,彼此作伴,不過孩子的吵吵鬧鬧似乎是不可避免的。針對手足之間的爭吵,其中或許隱含了的某些意義
作者:林惠雅 教授
手足之間的爭執是家庭中普遍常見的情形,很多父母期待孩子和樂相處,彼此作伴,不過孩子的吵吵鬧鬧似乎是不可避免的。針對手足之間的爭吵,其中或許隱含了的某些意義
作者 潘麗麗
萬眾期待的女主角披着神聖潔白的婚紗步入禮堂,隨着音樂的節奏慢慢一步一步走向自己心愛的白馬王子面前,接着在眾人的見證下互相許下承諾―「我願意!」然後新郎掀開新娘子的頭紗,親吻一下,禮成!故事的結尾總是說:從此,公主和王子便過着幸福的日子……
然而,為甚麼童話故事只演到公主和王子從此過着幸福的日子就結束了呢?
作者 容易
針對個人來說,你是一個比較用說來表達情感的人,還是一個比較用做事來表達情感的人呢?如果你是又會說又會做,那你真的是人類世界的稀有物種,應該要被重點保護起來,因為如此全能無敵的配偶,可是會被爭相搶奪的😂
作者:林惠雅 教授
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,你會怎麼做?是跟孩子講他做的事會對自己或別人產生什麼影響?或是單純命令他不要這樣做?或是罵他?不論你怎麼做,其實這些做法和你怎麼想有著密切的關係。換句話說,作為父母的我們,對於教養孩子有我們的想法,而這些想法會影響我們實際的教養行為
作者 潘麗麗
「黑臉」就是當壞人的角色,負責打罵、管教、處罰或者權威威嚇,通常這角色是比較不討好,跟孩子的關係比較有距離;「白臉」就是當好人,體諒,明白,苦口婆心的勸導,滿足需求,這樣的角色通常比較討好,跟孩子的關係也比較親近…
作者:林惠雅 教授
上週談過了傳統式的教育想法與教養行為,這禮拜我們來談談民主式的教養想法與教養行為又該是怎樣的呢?依據學者Baumrind(引自Shaffer & Kipp, 2007)所提民主式教養的行為特色有
作者 林惠雅 教授
教養行為和對於教養孩子的想法有著密切的關係。換句話說,作為父母的我們,對於教養孩子有我們的想法,而這些「想法」會影響我們實際教養孩子的行為。
「優越型人格」孩子的生活目標是獲得成就和優越感,並追求勝利。因此,孩子的自我期許頗高,要求自己具有優異能力,並要達到十全十美。為了達到前述生活目標,孩子的行為表現是不作沒有意義的事,喜歡競爭、努力爭取勝利、追求稱讚和成就。
作者:林惠雅 教授
過去傳統教養方式強調父母上下階層的權威,孩子有耳無嘴,順從父母即是上道,若有不從,可能遭受打罵。這即是「權威式…
作者:林惠雅 教授
家有青少年的父母,多半會覺得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之後,就變得很叛逆。過去念國小的時候,父母叫孩子做什麼,孩子大都會照著父母的意思去做,即使不甘願,頂多在嘴裡嘟嚷個幾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