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養想法&教養行為? —評析傳統社會的教養想法和教養行為
作者 林惠雅 教授
教養行為和對於教養孩子的想法有著密切的關係。換句話說,作為父母的我們,對於教養孩子有我們的想法,而這些「想法」會影響我們實際教養孩子的行為。
作者 林惠雅 教授
教養行為和對於教養孩子的想法有著密切的關係。換句話說,作為父母的我們,對於教養孩子有我們的想法,而這些「想法」會影響我們實際教養孩子的行為。
「優越型人格」孩子的生活目標是獲得成就和優越感,並追求勝利。因此,孩子的自我期許頗高,要求自己具有優異能力,並要達到十全十美。為了達到前述生活目標,孩子的行為表現是不作沒有意義的事,喜歡競爭、努力爭取勝利、追求稱讚和成就。
作者:林惠雅 教授
我瞭解,孩子是你們家的獨子。我也瞭解,你非常愛你的孩子。不過,孩子已經讀國小一年級了,他有些行為,可能會或多或少影響他將來的發展。
作者:林惠雅 教授
過去傳統教養方式強調父母上下階層的權威,孩子有耳無嘴,順從父母即是上道,若有不從,可能遭受打罵。這即是「權威式…
作者:林惠雅 教授
家有青少年的父母,多半會覺得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之後,就變得很叛逆。過去念國小的時候,父母叫孩子做什麼,孩子大都會照著父母的意思去做,即使不甘願,頂多在嘴裡嘟嚷個幾句。
作者:林惠雅 教授
爸爸是個關心孩子的爸爸,他很愛孩子。他對孩子有要求,對孩子的要求大都是他講了算,孩子不可頂嘴,這是為孩子好,也是愛孩子的表現。如果孩子不聽他的話或做錯事,他可能會罵孩子,甚至打孩子…
作者:林惠雅 教授
在過去,大家都羨慕我有一個乖巧聽話的女兒,而我也覺得我有一個乖巧聽話的女兒。然而,當她上了國中之後,有時,我在想,我都有點不認識現在的她了…
作者:林惠雅 教授
近日「屍速列車」是相當賣座的電影之一,內容除了緊湊的追擊抵抗的生存之戰之外,還呈現一些親子關係中相當重要的議題,在此先提出一個想法與大家分享和思考。
作者: 林惠雅 教授
剛開始的時候,孩子經常走了一會兒,就說走不動,要媽媽抱到公園,但是到公園,他又精力旺盛地在公園奔跑。等到要回家了,他又要媽媽抱。這樣的情形一再重演,媽媽經過思考,決定改變策略….
作者/林惠雅 那天同學媽媽打電話來,剛好爸爸接電話,同學媽媽說,她看到孩子拿著不少錢,在不少地方… Continue reading 孩子可以思考問題解決的方法嗎?